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6/13返校座談報告

三年丙班的吳春娥老師,是一位從高年級老師轉任中年級的老師,記得她常跟我說,我跟他是在互相學習,畢竟教學是一種不斷教學相長的工作。其實很不想寫這篇總心得,因為代表著要跟這群孩子分開了,以下將說明班級實務、教學實習、行政實務和研習活動的相關心得


一、班級實習
(一)國小學生打小報告狀況很多,要如何去處理每個狀況,又不會讓孩子受傷,這是每位國小老師要學習的地方。在實習時間,時常因為要忙於改作業而忽略一些小事情的打報告,就會多少聽到孩子在抱怨老師忽視他,這方面我一直在跟春娥老師學習,以下歸納幾點方式
 1、詢問全班是否真的有這回事?或是只是孩子之間的互相惡作劇?
 2、告訴孩子該項行為的危險性以及嚴重性,如果是初犯就先給予口頭警告,並給予小處罰
 3、如果孩子是累犯三次,老師則會視嚴重性,給予不同的處罰
(二)國小學生品德教育問題在三年丙班裡面,孩子並沒有很重大的品德教育問題,只有一兩位孩子會有偷竊、說謊的問題,像班上有位孩子是偷竊慣犯,只要班上孩子有東西不見,第一個都會想到他,我的處理方式是會先跟那位掉東西孩子說,除非有證據才能這樣去指證人家,不然對方會很不舒服,並明確指出老師會協助了解狀況,請他先不要擔心,之後再找那位被懷疑的學生過來詢問。春娥老師的作法為
1、平時在課堂上會先跟全班學生講偷竊的嚴重性,只要沒有經過對方同意就拿起來看一下也算偷竊,嚴重的話就會送到警察局。
2、老師會先詢問全班是否有人看到東西被拿走的情況?如果全班多數人有看到,並且有看該名學生還在使用偷竊來的文具,就會先私下跟那位被懷疑的學生說『為什麼東西在邊?』,並視情況給予懲罰。(例如:警告說下次再犯就直接送警察局)    
3、如果是三次以上的慣犯就會進行不同的處罰
(三)與家長的互動,因為是下學期實習,所以上學期的班親會沒有多接觸,但是我觀察到春娥老師對於與家長的互動,會先家長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,並且希望家長可以協助哪些地方?同時適時把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寫在聯絡簿跟家長告知。與家長互動表現出自信、坦率、自然、誠懇。






二、教學實習
(一)教師要不斷求取新知識,在教學上面會有很多突發狀況,學生會隨時問問題給你,而你平時求取的知識就要足夠,並且跟著上時代,才能使用孩子懂得語言跟你互動。記得我在教學國語第五課新竹風米粉情的時候,孩子就扯到太陽能熱水器很像新竹人曬米粉的情況,那時候我知道太陽能熱水器,但是我不知道台灣人的使用普遍性為何?我就無法跟學生直接互動。後來我就使用另一套的對應方式,先稱讚學生,怎麼會知道這東西呢?然後請該名學生下次跟老師、全班學生介紹。
(二)課堂秩序的控制,三年丙班學生在上課大致上都很安靜,只有一兩位學生上課很愛說話,我時常都為這一兩位學生停下上課,我一開始的作法是進行小組扣分,如果在累犯,就請他們到前面上課,後來我觀察春娥老師的作法為
1、在上課之前,運用口號,使學生專心
      (1)老師:『三丙』  學生:『注意
      (2)老師:『小手』學生:『放後面
      (3)老師:『眼睛』學生:『看前面
2、請上課不專心的學生罰站,之後請學生保證不再說話才能坐下
3、用口頭說明會輪流請不專心的學生起立罰站
(三)多注意該學生較弱的學生,在改作業過程中就會知道哪些學生學習困難在那裡,就可以多利用上課時間請那些學生發表回答問題,或是利用下課午休時間進行輔導
(四)上課安靜vs上課互動,這是最近跟春娥老師在討論的問題,要學生上課安靜,又要有上課的互動真的很難去權衡,因為孩子想講話就會忘記要舉手發言,我的作法是會口頭說明,因為你沒有舉手,所以老師沒聽到你說話,讓孩子習慣發言前要舉手。




三、行政實習
(一)多聽、多看、多問、多學習,在實習期間行政實習很繁瑣,舉凡模範生選舉、圖書館圖書整理系統、交通安全評鑑、特教推行評鑑、交通安全學習單...等等,我時常會跟主任、特教老師聊天,說評鑑就是要這樣做呀??就像好奇寶寶一直問...主任也不厭其煩為我說明,大概多久要評鑑一次?評鑑內容又要如何準備?..所以真的是多聽、多看、多問、多學習才能學到東西。
(二)調整為學習心態,一開始要協助學校行政事項,其實我是很樂意協助,雖然經歷一次次的修正,難免會有不耐煩的心態,但是春娥老師都跟我說,現在多做事,才能學習,所以我也學到任何事情都要調整學習心態
(三)學校彷彿社會,在東榮國小裡面雖然我只是位實習老師,但是校長、主任、其他老師、學生都把我定位成這學校的一份子,所以這半年也彷彿是提前出社會,我也學習到一些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。




四、研習實習
這學期參加了校內電腦研習、花園草卉研習、精進教學研習、健康促進cpr研習、防震防災宣導研習、校務會議、特教推行委員會...等等,因為都是利用週三下午進行進修,有時候會不小心睡著,但是真的有些研習收穫不少,例如cpr、防震防災研習、精進教學研習...等等,不僅是增加不少知識,在生活方面也是受益無窮呀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